erp系統成本計價7020
成本核算的第一步:對原材料進行成本計價。生產制造型企業一般都會采用“月末加權平均法”(這也是幣加德ERP系統默認采用的方法),要求高一些的企業會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貿易型企業會采用“先進先出法”,生產貴重商品的會采用“個別計價法”。成本計價的來源是采購入庫單和采購退回單。
打開【7020 成本計價】,選擇要計價的年月,比如2020年12月,點【查詢】得到期初數量/期初金額,再點【計算】根據期初/期間數據得到期末數量/期末金額,最后點【保存】(保存之后,下次再查詢時,不光有期初數據,還有期間和期末數據),如下圖。
圖:成本計價
提示:成本計價的時機一般選擇在月初,在確認對上個月的出入庫數據不會再改動時,對上個月的原材料進行計價。
參考:
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等方法。
先進先出法
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并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
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后,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本月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的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個別計價法
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其特征是注重所發出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評論 |0|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